第171章(2 / 2)

王义廷才过而立之年,提任户部尚书?

先前宋祈委任他为户部侍郎,已有人颇感不满。不到六年又要连升两阶?要知道这两阶,是无数人做一辈子也升不到的地位。王侍郎的父亲,士族子弟,也是年过五十,才官至吏部尚书。

一官员道:「以王侍郎年纪阅历,是否太轻了一些?怕是难以服众。」

宋祈:「治下,服众,才学,王郎皆无可忧。臣不在户部的时日,户部皆以王朗马首是瞻。纵观朝堂,臣也找不出第二位更合适的人。若是只当论资排辈,那臣别无他选。」

唐贽转而看向王义廷,点道:「王卿,你自己怎么看?」

王义廷一步出列,走上前道:「承蒙太傅赏识,下官甚为惶恐。户部尚书为朝中重职,臣自认难以比肩太傅。」

众人神色缓和了一些。倒是个识相的人。

「然。」王义廷喘了口气又说,「太傅既然推举下官,下官亦不该妄自菲薄。定当竭尽所能,一展所学,不负所托。」

众臣这脸色变来变去,实在难看。

唐贽:「好!由此志气,不愧我大梁儿郎。朕亦相信太傅的眼光,便命王卿接替太傅尚书一职。」

王义廷谢恩:「臣领旨。」

王义廷便由此成了大梁最年轻的一位尚书。算是京城近日难得的一桩喜事。

与此同时,宋问的科学讲堂终於开课了。

这波时机抓的好,来上课的人络绎不绝。

宋问在课上给他们展示了一下那些骗人的戏法,向他们重申了一遍,多数的把戏,都是装设弄鬼。带京城带起一股风潮,可算是学术界的一股清流。

听课的学生问道:「先生,您相信这世间有鬼神吗?」

宋问收起教条答:「我没见过,我不知道。」

学生:「先生这样见多识广,也没见过吗?」

宋问:「我只知道,一个人若是不做亏心事,鬼神不会来为难他们。若是脚踏实地,不用去奢求鬼神相助。那么鬼神究竟存不存在,於他们来讲并没有多大的关系。可以相信,也可以不相信。不信求个坦荡,信了求个心安。」

众人拍手称是。

宋问提气,正准备和他们继续扯皮,林唯衍过来说:「楼上有人找你。」

宋问朝上一看,先跟众人告辞,往二楼包间过去。

来找她的正是王义廷。

王义廷起身,朝她一笑施礼。

宋问笑道:「恭喜恭喜。多日不见,王尚书近来可好?」

王义廷摆手:「宋先生莫要说笑了。」

两人在桌边坐下。

宋问道:「王尚书新官上任,现在该日理万机才是。怎么也有空过来听我上课?」

「确实是有事相求。」王义廷道,「不知宋先生还记不记得,你当初为了救我,给朝廷写过一本书。上面除了制糖法,还寥寥提了两句赋税及做帐的事情。」

宋问了然,有些诧异道:「我自然记得,就是没想到王尚书竟然还上心了。」

这都是多久之前的事了?

「先前听宋先生对米价一事见解精辟,料想先生是不凡之人。」王义廷懊恼道,「只是当时我人微言轻,不敢指手画脚,也未能明白先生深意。如今升任尚书,着手处置事务,才发觉先生的高明之处,所以想请先生仔细讲讲。」

宋问失笑道:「可我只写了两句啊。而且,未必适用。」

王义廷:「请先生和我讲讲那两句,不适用,也可以改。」

「哦。」王义廷拍拍脑袋道,「户部许多账目,杂乱不清,很容易做手脚,先生有办法吗?」

宋问摸摸下巴:「这……就说来话长了。」

这种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好说明白的,宋问答应他,回去写份粗略的解释给他,王义廷大喜过望。

他也留不了太多,便先和宋问告辞。

夜间。

唐贽梦魇中被惊扰,胸口沉闷,喘不过气。

忽然见,张曦云的脸出现在他面前。全是当年他挡在自己面前,救下自己一命的模样。

唐贽猛然惊醒,开始剧烈咳嗽。

「陛下?」

内侍抬头悄悄扫了他一眼,见他彷佛苍老了许多岁。

唐贽低头看了眼手心,里面是一滩血渍。

「陛下!」内侍惊骇回头,对外面喊道:「快,传御医!传御医!」

唐贽苦笑一声,呢喃道:「朕年寿已近,看来死期亦不远矣。张卿,你是记恨朕,所以不愿让朕,再多留些时日吗?」

内侍听见,伏在地上,浑身震颤。

唐贽掀开被子,坐到床沿,虚弱道:「宣御史公,王尚书,许将军觐见。」

内侍领命,朝他一磕首,小心的退出门去传达消息。